林易臻 語言治療師

小雨是個4歲半的孩子,平時話很多,近期學校老師向爸媽反映,同學們以及老師經常會聽不懂小雨的話。大家觀察一段時間後發現,小雨在路上看到狗狗時會把狗狗講成「抖抖」,總是把家裡的阿公叫成「阿東」、哥哥叫成「德德」,即使爸媽示範一次給小雨讓她重唸,還是會講錯,令爸媽困擾不已。其實小雨的狀況屬於「前置音化」,這類型的孩子會以舌頭位置較前面的音(ㄉ、ㄊ)來取代舌頭位置較後面的音(ㄍ、ㄎ),那麼究竟應該如何練習呢?

  1. 聽辨:練習發音之前,首先要讓孩子察覺ㄉ、ㄊ/ㄍ、ㄎ的不同,家長先告訴小朋友要找什麼樣的音(提醒:由於聲音比較抽象,家長可以將ㄍㄎ的聲音比喻為恐龍聲或怪獸聲讓小朋友比較好理解)再分別示範正確以及錯誤的發音。(如:兔子vs褲子)
  2. 誘發目標音:以下有三項技巧和大家分享。
    1. 可以請孩子假裝做漱口的動作,發/咕嚕咕嚕~/,練習舌根動作。
    1. 將聲音比喻成恐龍聲/怪獸聲/小豬聲,示範/ㄎㄚ~/或/ㄎㄡˊ~/請孩子模仿。誘發時,可以請孩子嘴巴張大(因嘴巴張大時舌頭較不容易上抬)
    1. 若孩子在使用了上述兩個方法後,舌頭仍然會上抬,家長可利用一些小工具(如:小湯匙、棒棒糖、壓舌板)在孩子發音時輕壓舌頭前端(不可太後端,太後面可能引發孩子不適),目的是為了協助孩子在發目標音時舌頭不上抬。
      1. 提醒:部分孩子對於要放東西進入嘴巴會感到恐懼,建議可以先讓孩子試著對家長做同樣的事,將物品放入家長嘴巴中,讓他們知道其實不可怕。
  3. 等孩子可發出正確的ㄍ或ㄎ音時,就可以嘗試讓孩子將子音(ㄍㄎ)加入不同母音(ㄚ、ㄜ、ㄡ)練習(如:咖、勾、顆、歌)。建議先從ㄚ、ㄜ、ㄡ等母音開始練習,因為上述母音在發音時嘴巴會張得比較大,孩子較不易將舌頭上抬。一個字穩定後,再進入詞彙、短句、長句等不同層次的類化練習。

以上是有關ㄍㄎ的練習分享,若您的孩子有與和小雨一樣的發音錯誤,可以參考上述的練習方式!不過每個孩子適合的提示方法以及對於發音技巧的掌握度不盡相同,還是建議可以多和語言治療師進行討論,才能找到最適合孩子的提示喔!

參考資料:錡寶香、陳佳儀、張旭志、謝采容、宋韋均(2022)。兒童語音障礙:理論與實務。新北:心理出版社。

Leave a Comment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