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裡傳來可愛動物叫聲,畫面跳出四種遊戲闖關模式。八仙塵爆傷友身體微微前傾,運用身體追蹤設備進入關卡,並專注地隨著虛擬世界節拍揮舞手腳,找尋屬於自己的tempo。」

傷友口中「讓人暫時忘記復健煩躁的跳舞機」,聚焦醫療議題外,也對於藝術創作有著一番探索 ─ 視覺化樂器,復健者與遊戲互動,產出視覺、聽覺資料庫,搭配精選音樂元素,及數位藝術家混音編排下,別開生面的聲光派對就此誕生!

「將藝術創作導入社會應用,是2016跨域製作的關懷核心。」《練習曲》在台北榮總舉辦工作坊活動,計畫主持人吳宗祐向與會人士說明。

醫療應用的深化,由戲劇大師李國修、王月女兒李慧凭(Bella)負責統籌。具有美國認知科學背景的Bella,一面與醫療人員討論設計復健動作、選定音樂類型;一面觀察什麼動作能協助傷者靈活關節,及創造”吃點心”般的愉悅片段,期盼長時間重複訓練動作的復健者,獲得心靈喘息空間。

作品曾獲兩屆台北數位藝術獎首獎的創作者王新仁(Aluan),開展藝術領域的想像。結合擅長的聲光藝術(Audiovisual),借助Kinect平台網羅復健聲光資料庫,即興串接弦樂器聲響(編按:該形式是當前全球風行的實況編碼)增加演出豐富度,11/12在松山車站演出音樂派對 。

參與式音樂會,除了鼓舞傷友們大步邁進,透過「QA Ring指上環視」科技藝術網絡連結,這項視覺化樂器進一步獲得國際音樂大師關注,雙方已著手討論音樂創作,相信不久的將來,升級版製作能在國外音樂祭風光亮相!

《練習曲》下一步

工作坊重頭戲,國際藝術顧問、醫學領域專家陸續登場,分享寶貴建議給《練習曲》團隊。

「融入藝術、遊戲巧思,試圖擺脫重複、單調制式復健,成果令人驚艷!」適健復健科診所院長陳昭蓉,針對如何讓《練習曲》朝醫療方向走得更長久,提出兩個想法,「整合患者復健需求,增加不同受傷部位皆可使用的動作模式;音樂治療概念導入器材,淺移默化地安定傷患身心靈。」

台北榮總精神科醫師陳以琳建議,新增遊戲多人互動、競賽機制,打造心理支持團體的氛圍。「每次換藥都像剝一層皮,肉體痛楚、訓練枯燥交織的生活,若能和其他傷友玩復健競賽遊戲,彼此打破心防、互相鼓勵,才有向前走的動力。」

紐約3LD藝術與科技中心藝術總監、QA Ring指上環視顧問凱文‧康寧漢(Kevin Cunningham),介紹人體神經訊號控制科技裝置的最新案例,並提醒「科技是人類心智、心靈的延伸」,上述技術應用在太空科學、肢體重建等截然不同領域,但核心皆指向心智、心靈的關注。

「《練習曲》如何從互動程式進階為藝術療法? 關鍵是讓使用者專注冥想。」英國電影藝術網(結合電影、視覺和表演藝術的協會)執行長哈里‧赫薩尼Ali Hossaini分享,「程式節奏與使用者肢體擺動、腦波振盪達成和諧一致的專注狀態,搭配持之以恆使用,才能自玩樂中獲得療癒效果。」

正當傷友一步步激勵自己、走向更寬廣的人生,《練習曲》計畫亦受邀至國外演出。科技與心靈的溫暖交會,處處充滿驚奇!

來源連結:http://goldentg.blogspot.com/2016/11/2016QARing.html

Leave a Comment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