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鎧職能治療師
『過動兒』一詞已被社會廣泛的使用,在一般人的觀念中,只要是坐不住、喜歡跑跑跳跳、總是東摸摸西摸摸的小孩,都會被稱為過動兒。因此,在臨床上常有父母憂心忡忡地問道:我的孩子到底是不是過動兒?
在臨床上,並沒有『過動兒』這個診斷,正確的說法是『注意力缺損過動症候群』(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e Disorder, ADHD),其定義指的是:幼兒相對於其智能與年齡,在行為上出現發展不恰當的專注性、衝動性、及過動性。這類小孩通常在學齡前(七歲前)會被發現。
在診斷的判斷上分為三個方面
1.注意力不良
a.經常無法密切注意細節,或在學校作業、工作、或其他活動上經常粗心犯錯。
B.在工作或遊戲活動時經常有困難維持注意力。
C.經常看起來不專心聽別人正對他說的話。
D.經常不能照指示把事情做完,並且不能完成學校作業、家庭零工、或工作場所的職責(並非由於對立行為或不了解指示)
e.經常有困難規劃工作及活動
f.經常逃避、不喜歡、或排斥參予需要全神貫注的任務(如學校作業或家庭作業)
g.經常遺失工作或活動必備之物(如玩具、作業簿、鉛筆)
h.經常容易受外界刺激影響而分心
i.在日常生活經常遺忘事物
2.過動
a.經常手忙腳亂或坐時扭動不安
b.在課堂或其他需要好好坐在座位上的場合,時常離開座位
c.在不適當的場合經常過度地四處奔跑或攀爬
d.經常有困難安靜地遊玩或從事休閒活動
e.經常處於活躍狀態,像馬達一般不停轉動
f.經常說話過多
3.易衝動
a.經常在問題未說完時即搶答答案
b.需輪流時經常有困難等待
c.經常打斷或侵擾別人(如打斷他人談話或遊戲)
過動的原因
目前尚未找出真正使孩子過動且不專心的原因,一般只分為先天與後天的因素
先天:遺傳、母親懷孕時服藥、出生時異常
後天:感覺統合問題、腦傷、心理因素
家長如何找出孩子的問題?
家長可由六個方面來觀察孩子的行為
一、進餐時
1.不願端坐,常離開座位,跑來跑去
2.任意打擾家人用餐
3.不能安靜坐著,身體動來動去
4.玩弄餐具
5.話很多
二、看電視時
1.節目進行中不能坐著好好看,常常跑來跑去
2.不能安靜坐著,身體動來動去
3.玩手或其他東西
4.話很多
5.把遙控器按來按去
三、做作業時
1.不能坐著、常起來走來走去
2.不能安靜坐著,身體動來動去
3.不能專心,玩弄東西或自己身體
4.話很多
5.需大人在旁監督
四、遊戲時
1.不能靜下來玩安靜的遊戲
2.不能持續地玩同一種玩具或遊戲
3.做一些怪動作或怪聲音
4.話很多
5.打斷其他人正在進行的遊戲或活動
五、睡覺時
1.不容易哄她上床
2.睡眠時數太短
3.睡著後仍不安穩,身體動來動去
六、學校及家庭以外的行為
1.旅行時不安分,使家人提心吊膽
2.逛街時常隨便摸東西或拿東西
3.看電影時不安靜
4.拜訪親友時坐立不安
這類的小孩主要的問題在於溝通困難、情緒障礙及行為問題。在溝通上,由於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對他人所發出的訊息無法完全接收,與他人無法產生有意義的互動。在情緒上,這類的孩子缺乏耐心,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衝動,常與他人產生衝突。有報告指出這類的孩子會造成低學習成就或學習障礙,因而造成社會適應問題,加上若家長無法有耐心的對待孩子,常造成親子問題,使得孩子在人格上產生偏差,造成反社會行為。
在治療上,職能治療師會根據孩子的狀況,給予適當的治療,例如,藉由大肢體活動消耗孩子過多的體力、利用平穩的感覺刺激安撫孩子的情緒,進而利用需要專心度的活動,像是疊積木一類的活動,訓練孩子更能專心。若是無法以治療手法安靜下來或是過度過動或不專心的孩子,可能需要兒童心智科醫師給予藥物或是心理治療師的協助。
對於孩子在家中,家長仍需注意以下幾點:
1.給予孩子的指令要清楚,且不可太長
2.避免使用否定的語句
3.與孩子說話時需清楚、安靜並且緩慢
4.與孩子說話時,盡量與孩子有目光上的接觸
5.讚賞多於懲罰
6.孩子做活動或是寫功課的環境需單純、整齊、乾淨,避免不必要的刺激
7.可與孩子共同訂定生活公約及生活功課表
8.定時給予孩子發洩精力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