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豪聖職能治療師
某天陳先生到大學同學家作客,聊著聊著便聽到門口傳來小孩大吼大哭的聲音。走到門口才發現是同學的小朋友剛放學回家,哭著要阿嬤幫忙脫鞋子和襪子。阿嬤也很習慣性地蹲下來幫小朋友脫下鞋子和襪子,這時小朋友才停止哭泣。
據了解,小宏今年3歲半,是家裡的獨生子,更是阿公阿嬤眼中的寶貝。小宏的口語表達能力不佳,比同年齡的小孩慢,平常只會用一些簡單的片語如:好、不要等來溝通。但也因為表達能力不好的關係,只要遇到挫折或困難時,往往就會用大哭來尋求協助。家中的長輩也因為愛孫心切、節省時間等而給予過度的協助與關心。比如說:小宏每次出門上學前或下課回家時穿脫鞋襪都是由阿嬤幫忙完成,對長輩來說這樣不但可以節省更多的時間,更可以避免小宏哭泣求助。
隨著小宏慢慢長大,口語表達方面卻比同齡的小孩落差越來越大,在學校跟別人互動與溝通的能力也不好,生活大受影響。家人開始擔心小宏的情況,於是透過了校方的建議接受了職能治療的評估和諮詢。
經過評估和家人的晤談,隨即找出小宏問題的來源。在評估過程中,小宏只要遇到自己無法完成的事物時的第一個反應就是跑到阿嬤身邊哭泣,拉著阿嬤的手希望可以幫忙完成。對於小宏這樣的小朋友,家人以及學校老師可以透過以下幾種方式來改善小朋友的行為:
- 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如:穿脫衣物、鞋襪、收玩具等,要求小朋友自己完成,必要時可以給予少量的協助和指示完成任務。
- 鼓勵小朋友用簡單的口語去表達想法與需求,家人可以從簡單的事物開始教導小朋友,如:要幫忙的時候要說:“請幫忙”、“謝謝”等,必要時可以讓小朋友透過仿說去表達。當小朋友適切地表達時給予讚美和鼓勵,以提升其開口說話的意願。
- 讓孩子有預知和心理準備:在進行任何遊戲前,預先告知小朋友遊戲結束後必須自己把玩具收好;出門或回家前,也先告訴小朋友需自己穿脫鞋子,這樣的行為才是人見人愛的乖小孩。
- 當小朋友利用哭泣或耍賴等逃避行為時需忽略其行為,讓他知道用哭泣是無法得到妥協和逃避問題的。等到小朋友冷靜下來後以鼓勵的方式引導著他去完成手中的任務,並且給予讚美和擁抱,讓孩子知道自己完成任務才是對的行為。
每個小朋友對於刺激的認知和反應並不相同,最好的處理方式是一面接受專業的治療,一面搭配家中的活動去改善小朋友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