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治療師 張雅雯

典型兒童的發展歷程中,大約在一歲半的時候會進入「詞彙爆發期」,快速累積不同種類的詞彙,然而,語言發展遲緩的孩子可能尚未發展出詞彙,甚至少有聲音和手勢的表達。有家長和治療師分享:「孩子看到想要的東西時,總是用哭鬧來表達,雖然有教他說話,但孩子只是越哭越大聲,不得已只好把玩具給他。」,要如何改善這樣的情境呢?我們可以學習以下三項技巧:

1.增加表達的機會

對於孩子而言,如果能輕鬆得到想要的物品、食物等,就沒有表達的必要了,因此製造機會讓孩子產生動機是非常重要的原則,例如:將玩具放在孩子打不開的盒子裡、大人將餅乾分成數小塊並拿在手上,或是大人不主動吹泡泡,如此一來孩子便需要尋求幫助,進而產生溝通動機。

2.「手勢」先練習

孩子需要較長的時間學習不同子音和母音,例如:雙唇用力後才能發出ㄅ,在誘發聲音之前,建議讓孩子透過簡單的手勢動作來表達,例如:手掌向上表達「要」、用手指出想要的東西,後續能嘗試做出手勢的同時搭配聲音。當大人更清楚孩子的需求並做出回應時,孩子哭鬧的行為也會慢慢減少。

3.適當鼓勵孩子

當做出手勢,或者偶然發出聲音時,如果周遭的人沒有反應,孩子可能因此失去動機,大人能夠透過口語讚美「哇!阿寶好棒哦!」、拍手等肢體動作給予鼓勵,接著觀察孩子能不能再做一次,透過一來一往的互動,孩子才能學會不同的手勢及聲音,慢慢誘發出口語。

以上是三項技巧的介紹,需要留意的是,每個孩子的個性喜好、發展階段都不同,如果發現孩子的表現落後同儕,建議爸爸媽媽們尋求專業的語言評估,以找出最適合孩子的練習方法哦!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