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治療師 康馨文
「小孩講比較常的話時很容易結巴」
「孩子常常重複第一個字『我我我』『那那那個』」
「他一句話都會斷斷續續不連貫,很像『大舌(臺語)』」
聽到家長說出以上這些描述,語言治療師們就會立刻聯想到——可能是言語不流暢,也就是語暢異常,俗稱的口吃。
人們說話時音韻、字彙挑選、語意、語法、語用等等都需合乎語言環境的規則,且表達時流暢不費力;若有困難則稱為語暢障礙,包含口吃和迅吃。要鑑別診斷是否為語暢異常,我們需要了解以下的特徵,包括可以透過口語觀察到的主要特徵、需要觀察其外表行為的第二行為,以及跟心理狀態有關的內隱行為。
(一)主要特徵
詞的重複:單字的重複,例如:我我我要寫功課。
聲音的重複:中文中常見的是某個注音音節或聲音的重複,常出現在詞的開頭,例如:我要ㄒㄒ寫功課。
拉長:將某字延長,例如:我要寫~功課。
另外,有些不流暢形式是正常人也會出現的:
片語重複:句子中的發生非單字或聲音的重複,例如:我要我要寫功課。
插入:句中加入其他字,例如:我要-嗯-寫功課。
修正:將字詞替換修改,例如:我要寫-改功課。
(二)第二行為(Accessory activities) : 伴隨口吃出現的臉部、身體動作,像是眨眼、臉部出現怪異表情、呼吸不順、聳肩、跺腳、手扭動等。
(三)內隱行為(Emotional states):又稱為第三特徵,在口吃發生的前中後,出現的緊張、焦慮、恐懼、逃避等心理狀態。可能會表現在口吃者的行為上,像是不看人、不和人有眼神接觸,或是跳過會口吃的字詞、換句話說。
其實正常人也會出現言語不流暢,只是口吃者在字和聲音的重複、延長、停頓,以及伴隨第二行為比例較高,是否診斷為語暢異常則需要透過語言治療師的評估診斷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