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治療師 張雅雯

晴晴是個快滿三歲的孩子,能說出的詞彙卻不多,只有「爸爸」、「車車」、「狗狗」等,通常都以肢體動作表達,所以媽媽常常需要猜測她的想法,感到十分困擾,有什麼方法能增加晴晴的詞彙表達呢?

對孩子而言,使用肢體動作表達往往較為容易,例如:只要手指著球球,媽媽就會拿球過來,沒有必要說出「球球」、「拿」等等詞彙,久而久之,便會習慣以動作表達,如果沒有得到想要的物品,便出現哭鬧、尖叫等行為,讓爸爸媽媽覺得無奈。建議家長們要先製造機會,讓孩子等待並說出簡單口語,例如:一起切玩具水果時,可以將水果拿在手上,孩子指著水果時,我們示範「給」或「要」,讓孩子跟著說一次。或者將水果模型放進不容易打開的罐子裡,亦能夠製造溝通機會。

當孩子的詞彙量增加後,能嘗試練習不同動詞及名詞,同樣在切水果遊戲中,透過刀子、盤子,能示範不同動詞如:「切」、「放」、「吃」等,遊戲過程中詢問孩子:「要切切還是放放?」,讓孩子理解不同詞彙會對應到不同動作,進而產生動詞的概念、跟著仿說。

透過上述的方式,晴晴的詞彙量開始穩定增加,除了常見的物品名稱,也能夠說出一些簡單的動詞,爸爸媽媽更能了解她的需求及想法,晴晴哭鬧、尖叫的行為因此減少許多。詞彙量增加後,治療師和爸爸媽媽也開始讓她練習簡單的詞彙結合,如:「放球球」,大家都很期待晴晴的進步。如果想了解更多製造溝通機會的方法,都歡迎詢問,或者和語言治療師一起討論哦!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