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治療師 張雅雯

語言治療師評估或治療時,爸爸媽媽們常提到下列情況:

  1. 孩子的眼神接觸少,好像對任何人都沒有興趣
  2. 孩子不願意開口說話,甚至很少發出聲音
  3. 孩子會直接用手抓喜歡的物品,不會以口語表達
  4. 孩子需要幫忙時會大哭、尖叫,也不會尋求大人的幫忙

類似上述的情況往往讓照顧者不知所措,即使知道要引導孩子表達(手勢、發出聲音等),卻發現孩子的注意力完全不在照顧者身上,遇到這樣的情況要怎麼辦呢?關鍵是要引發孩子的「溝通意圖」。

溝通意圖是人與人互動的首要條件,不管是以眼神、手勢、聲音或口語表達,都需要先具備動機,而後開啟後續的互動,以下提供幾項技巧讓爸爸媽媽們嘗試:

技巧 情境舉例(照顧者執行)
1.展示物品 –把孩子喜歡的物品放在他拿不到的櫃子上   (或是孩子打不開的透明容器裡)
2.假裝做錯事、裝傻 –假裝忘記給孩子吃飯的湯匙 –幫孩子穿鞋時,假裝穿錯腳 –假裝沒有看到孩子想要的物品
3.一次給一點物品 –將餅乾分成好幾塊,一次給一塊 –玩積木或拼圖時,一次給一塊(片)
4.給予難操作的物品 –氣球吹氣後慢慢消氣,消氣的氣球給小孩 –吹泡泡後,將泡泡水的罐子關緊
5.干擾活動規則 –和孩子傳接球數次後,停止傳接球 –一起拼拼圖時,給予錯的拼圖 –輕推孩子盪鞦韆,鞦韆停止時不主動再推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技巧要使用適當的刺激物來執行,也就是孩子喜歡或感興趣的物品、玩具或食物,當特定情境能引發溝通意圖時,能夠多製造機會,慢慢要求他們做出目標行為。如果爸爸媽媽們不曉得如何引導孩子,或者執行上有任何的問題,都歡迎詢問語言治療師哦!

參考資料:Markham Stouffville Hospital—Child Development Programs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