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別小看肌少症,除了會造成疼痛還可能會增加罹患骨質疏鬆症的風險。

(資料照片)

你可能比你想像中的更「弱肌」!根據一份超過千人的統計發現,在這些「不太胖也不太瘦」的族群中, 40 ~ 65 歲肌肉量不足的達到 4 成;超過 65 歲以上的更高達 7 成以上;醫師提醒,肌肉或是肌力不夠,都會讓健康陷入危機,輕則肥胖、腰酸背痛;重則可能骨質疏鬆、跌倒骨折。

這份由宜蘭愛胰協會榮譽理事長游能俊所蒐集的超過千人的檢測資料顯示,肌肉量不足可能是造成慢性病的起源。「其實這群人不會過胖或過瘦,在別人眼中可能也不會與疾病劃上等號,但是研究結果卻顯示,超過 40 歲之後肌力就開始下降,再加上運動量不足,都是造成肌少症的原因。」

游能俊認為,肌肉量其實是身體很重要的一個指標,因為人體最大熱量消耗的器官就是肌肉,肌肉量一但不足,年輕的時候可能還沒有甚麼症狀,但是隨著年紀增長肌肉量快速流失時,這時候就會提高罹患慢性病風險,一開始可能是肥胖,接下來就是高血糖、高血脂,然後加入糖尿病的發生。

陳昭蓉醫師說,要有好肌力,運動與營養兩者缺一不可。(蘇立坤攝)

「其實我們真的沒想像中運動得那麼多!」復健專科醫師陳昭蓉說,以超過40歲以上的成年人來說,普遍的生活樣態就是進辦公室後,盯著電腦工作到下班;下班之後吃完晚飯後就坐在沙發上打開電視或是滑手機,生活中會運動到肌肉的時間真的少之又少。

陳昭蓉說,一般人的肌肉狀況會從40歲之後,每年會以1%的速度衰退。「你換算一下,如果你10年沒有運動習慣,肌力就會消退10%,20年就20%,超過65歲衰退速度更驚人!」

「也許你還年輕40、50歲可能還沒有症狀,但是到了一定年紀,你一定會覺得自己的健康怎麼會衰退得這麼快!」陳昭蓉解釋,中年時肌少症的症狀可能只是偶爾痠痛但休息一下就可以恢復,但隨著年紀增長,不僅恢復的時間拉長,如果伴隨著慢性病、骨質疏鬆症等等發生,又或是更不幸的跌倒造成生活失能,這都是肌力不足所可能衍生出的影響。

陳昭蓉強調,並不是說一定要求每個人都要練成大胸肌,但是至少要維持健康肌力;「基本上包括伸展、肌力、有氧等三大類運動最好都要平衡做到;一定要依照身體狀況而調整運動方式,一定要量力而為!」

陳昭蓉提醒,肌力是用進廢退,必須持續的作才能維持,一旦恢復成沒有運動的狀況,很快又會回到原來的狀況,所以肌力的維持是一輩子的事!」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