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治療師 張雅雯

小智是個五歲的孩子,個性活潑外向,常常和家人分享學校發生的事情,但媽媽表示,有時候會聽不懂他說的話,像是「狗狗」會說成「ㄉㄡˇㄉㄡˇ」、「公園」會變成「ㄉㄨㄥ園」,即使請他再說一次還是沒辦法改善,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呢?

在練習發音之前,首先會讓孩子分辨ㄍ和ㄉ是不同的聲音,進而注意自己的聲音。由於聲音是比較抽象的概念,我們能夠將ㄍㄎ音比喻為「恐龍的聲音」或是「漱口的聲音」,讓孩子從單一個聲音開始練習,透過頭向後仰、漱口或是假裝咳嗽等等技巧,學習如何用舌頭根部發出聲音,接著進入詞彙、句子的階段,慢慢將發音的技巧運用至日常對話中。

語言治療師常使用「企鵝敲冰塊」這款桌遊引導孩子在遊戲中練習發音,孩子和大人需要輪流敲冰塊,不讓企鵝跌倒。一開始讓孩子聽聽看:「是冰『塊』還是冰『ㄊㄨㄞˋ』?」,強調冰塊的「塊」有恐龍/漱口的聲音,所以舌頭後面要用力,遊戲過程中,需要正確地說出「我要敲藍色的冰塊」、「冰塊掉了」等等句子,如果出現錯誤的發音,我們能直接以口語提醒:「要有恐龍/漱口的聲音哦」,或者透過懷疑的眼神、語助詞「哦?」,提醒孩子剛剛說錯了,久而久之,便能在自然的情境中學會發出ㄍㄎ音囉!

孩子大約三歲時,會慢慢學習發出ㄍㄎ的聲音,如果發現孩子有這類型的錯誤,建議盡早安排語言治療,避免孩子因為發音問題降低說話的動機。另外,孩子對於發音技巧的掌握程度不盡相同,這部分也建議和語言治療師一起討論,找出最適合孩子的練習方法。

Leave a Comment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