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關於您的問題是許多腦中風後的個案常遇到的困擾,當中樞神經系統因為疾病(如腦中風、脊髓損傷等)或外傷性損傷,導致肢體產生無力、緊繃或協調性不佳,主要原因在於腦部運動神經受損導致,致使患者無法正常控制肌肉活動,進而可能產生肌張力的異常,而張力異常表現可能是肌肉張力過低,患者缺少了肌肉張力的保護容易有關節脫位(如肩膀半脫位)情形產生。也可能產生肌肉張力過高,也就是常聽到的肢體痙攣。

痙攣的型態與嚴重度取決於中樞神經受損的狀況與部位,痙攣的嚴重程度從輕微的肌肉緊繃到嚴重的疼痛或不自主肌肉陣攣,肌肉痙攣不僅影響患者的運動功能,甚至有可能因關節僵硬而變形,除了影響日常生活自理,像是穿脫衣物或是身體清潔,在執行的過程因需要伸展肢體,往往增加患者疼痛感,亦容易因患處清理困難,造成皮膚潰爛、感染。

適當且有效的控制痙攣在腦中風復健的過程中是相當重要的,而每位個案因痙攣程度不同而需要不同的治療方式搭配及持續追蹤,適時做調整才能達到適合的治療效果,以下介紹常見處理痙攣的方式:

1.移除或避免有害的刺激:包括便祕、泌尿道感染、壓瘡、輔具及擺位不適當。

2.規則的做肢體伸展及牽拉復健運動:必要時搭配支架副木使用,是簡單且重要的方式。

3.由專業醫事人員透過減痙攣活動、神經肌肉電刺激與肌電回饋等復健介入方式(如圖1)。

圖1:職能治療師執行減痙攣活動

4.口服抗痙攣藥物: 分為從周邊神經作用及從中樞神經作用兩種,需由醫師診療後,依病情開立或調整,如有肝腎功能異常者須告知醫師,且須按時服用一段時間才能看出效果。

5.肉毒桿菌素注射治療(如圖2):透過藥物作用在神經肌肉交界處,達到降低肌肉張力的效果,需3~4個月注射一次,目前健保雖有給付於成人中風後之手臂或下肢痙攣,但需通過事前審查,注射後仍需積極復健,才能有效改善腦中風患者行動力及生活品質。

圖2:醫師執行肉毒桿菌素注射治療

腦中風後很重要的是避免再次中風,除了要將慢性疾病及危險因子控制好外,持續且積極的復健,調整心態,如果出現相關併發症,如肢體痙攣或肌肉張力異常,則建議定期和醫師討論治療方式,並配合適當輔具或副木使用,可增加行動安全性、促進肢體功能恢復,並使生活獨立能力達到最大。

來源連結:https://careu.104.com.tw/help-center/question-answers/241/19

Leave a Comment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