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豪聖職能治療師

著暑假空檔,我去拜訪了大學時期好朋友小良。小良家中有兩個活潑的小男孩,哥哥(小樂)今年6歲,弟弟(小乖)則是4歲。坐在客廳跟小良聊天時,兩兄弟則坐在一旁看著卡通。聊著聊著便開始聽到一旁傳來的吵架叫駡聲:“遙控器給我!我要看海綿寶寶!”、“我先拿到的,我要看閃電麥昆!”眼看著兩兄弟誰也不讓誰地在搶著遙控器,弟弟甚至動手打了哥哥好幾次,哥哥也不甘示弱地回手打弟弟。這時小良便站了起來走到兩兄弟的面前把遙控器搶了過來並且把電視機關掉,說:“兩個都不要看!哥哥你也是的,跟你說過多少次要讓弟弟,欠揍是不是?”哥哥滿肚子委屈的大哭了起來:“弟弟你最討厭了,我恨你!”隨後便回到了自己的房間,弟弟則坐在沙發上玩玩具。

奇問了一下小良這樣的情況是否很常發生,小良回答我說這樣的“戲碼”每天上演起碼3至4遍,而且他們的處理方式都是先責怪哥哥,因為他們認為當哥哥的就是理所當然要讓弟弟。身為職能治療師,我覺得有必要介入並且給予小良跟太太一些適當的衛教和對於此類事情的處理方式。如果事情處理不當,會造成哥哥心理上的不平衡以及兄弟間相處越來越惡劣。

於像小樂和小乖這樣的兄弟,父母以及家中長輩可以透過以下幾種做法來改善兄弟間情誼及相處方式:

  1. 根據調查指出,小孩和兄弟姊妹相處的時間佔所有休閒時間的三分之一,比和同學及父母都多,吵架的機率當然較高。孩子可以透過吵架學習如何處理問題、和解紛爭的時機。每當發生爭執時,必須確實找出吵架的原因並厘清對與錯,再做後續的處理,才不會讓孩子覺得家長有偏心或嫉妒之虞。
  2. 教導孩子解決衝突的辦法。父母在孩子間相處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除了自己必須樹立好榜樣以外,在孩子之間發生衝突時父母必須扮演著緩衝劑的角色,教導孩子如何和平解決衝突。例如:先讓錯的那一方了解自己錯在哪,並且跟對方道歉。這樣一來孩子可以學習辨別對與錯並且學習如何面對。
  3. 培養孩子互相討論及分享意見的習慣,讓孩子自己找出公平分配方法的行為,鼓勵孩子們共同解決他們的問題。
  4. 避免時常拿孩子來做比較,這樣會讓孩子的自信心喪失、退縮。這樣的小孩會產生一種怕輸、怕被比較的焦慮感及壓力,甚至會爲了贏而攻擊其他人的缺點、追求完美或驕傲的行為。身為父母的應該讓孩子們體會並欣賞每個人的優點,而不是去攻擊別人的缺點。
  5. 傾聽孩子的心聲是必要的,尤其是在發生爭執之後。通常孩子間在吵架或起衝突後,心裡都難免會抱著委屈想要宣洩。這時父母可以利用傾聽讓孩子把心中的話表達,以及把不愉快的委屈抒發出來,這樣一來可以減輕孩子的一些心裡壓力和負擔。

個小朋友對於刺激的認知和反應並不相同,最好還是一面接受專業的治療與諮詢,一面搭配家中的活動去改善小朋友的問題。

Leave a Comment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