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能治療師  陳惠敏

美是個活潑的小女孩,已經三歲多了,媽媽在家裡有空就會開始教她一些認知方面的東西,例如顏色、數字、或是陪她玩一些適合幼兒的益智教具等等,但是美美常常都興趣缺缺,有時候甚至會發脾氣、丟東西。美美對於”新”的東西,一開始很感興趣,但還是一下下就不想玩了,教她也不看,但如果她喜歡的洋娃娃,玩上一整個下午也可以。

媽覺得自己不知道該怎麼教,開始帶小朋友去上一些課程教室,但是美美每次課上到一半,就會站起來跑來跑去,都無法像其他小朋友一樣乖乖坐好。媽媽困擾之下開始到處收集資訊、找資料、做功課,看到有些文章寫到關於注意力方面的問題,媽媽懷疑美美是不是因為注意力不夠好所以無法專心在課堂上。之後帶著小朋友前往兒童復健科去做諮詢和評估,但在職能治療師的臨床觀察之下,發現了一些媽媽沒有注意過的問題。

美雖然注意力持續度不長,其實注意力的問題是因為受到”挫折忍受度”的影響。職能治療師評估一開始給美美教具時用很簡單的玩法讓她玩,美美很快上手也很開心,但之後教她稍微困難一點的玩法時開始明顯逃避,之後就把東西丟了就想站起來跑走,讓她換回原本簡單的玩法又很願意參與,重複測試兩次還是一樣的結果。原來美美遇到對她來說困難的東西用逃避的方式來拒絕面對挫折。

於這類型挫折忍受度較低的小朋友,職能治療師建議媽媽回家帶小朋友時可以先跟她玩簡單的教具玩法,之後慢慢變難時,可以一邊請美美幫忙一邊鼓勵美美,如果她願意做,就可以馬上給予稱讚,加強她學習的動機。

在父母很重視小朋友的表現,大多能及時發現小朋友的注意力是否足夠,但是每個小朋友導致影響表現的主要問題常常不一樣,需要幫助小朋友發現並處理主要影響表現的原因,才能真的幫助孩子進步。

Leave a Comment

READ:(